中餐Omakase
最近,“中餐日作”这个词条引发了大众热议。
这是由于上海某家中餐馆采用了Omakase的点餐方式,这在中餐里几乎没有出现过。
人均高达+,上的是两片开过光的皮蛋,还不够塞牙缝的青菜。
这麻婆豆腐的上餐方式,简直梦回学校食堂,仿佛是食堂阿姨在给你舀菜。
此时此刻,那句“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可谓十分应景。
上餐方式
何为Omakase
Omakase这种上菜方式起源于日本,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拜托了”,又称为“厨师发办”。
在用餐过程中,由主厨决定今日的菜品与用餐顺序。说是一种菜系,但更像是一种点餐方式。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日本,为了不让客人被点菜打断交谈,那些高级寿司店开始取消由顾客点餐的形式,Omakase开始流行。
于此同时,高昂的价格也让普通人望而却步,造就了价格门槛,Omakase渐渐地成为了高逼格的代名词。
Omakase菜单
通常,主厨会让Omakase的菜单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但整体的顺序基本遵循又冷到热,味道从淡到浓的原则,有前菜、刺身、烧物、煮物、饭和汤,最后还有甜点。厨师呈上菜品时会与顾客交流,介绍制作方法和食材来源。
鲜
/刺身/
海胆冰淇淋般的口感,鱿鱼的Q弹,带子的嫩与甜,各种海鲜的本味与鲜感在口腔迸发,空气中仿佛带上了海洋的味道。
软
/寿司/
一口享用的大小,米饭都充斥着空气感,海鲜与米饭的柔软触感充斥着口腔,与此同时,海鲜的鲜甜与米饭的微酸融合,让人身心满足。
甜
/甜点/
这顿饭的最后,以一道甜点结束。它的甜蜜,让顾客的大脑不禁分泌出令人兴奋的多巴胺,为这一餐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Omakase主义
为何Omakase可以逼格炸裂,价格炸裂?是什么让它成为了“爱马仕”?
01
“省钱”而不是花钱
食客们花一个相对高标准的价钱,品尝各种珍贵的海鲜,分量合适的同时,也置换了高级别的捕捞难度和成本系数。
而中餐Omakase中的炒牛河、皮蛋、上海青等,只是做得小份,食材谈不上珍贵,更谈不上高雅。
02
阶级
普通人对于事物的评价来源于味道是否好吃,价格是否优惠,份量是否足够。
而那些极富者他们已经绕开了这三个评判标准,他们更在乎食材的稀有,耗费的人力,宝贵的时间。
03
奢侈的本质
奢侈的本质就是一道又一道的墙。从价格到服务再到用餐礼仪,每一步都有一道墙,将不符合要求的人隔离在外。
04
总结
食材的珍贵,主厨的厨艺,高昂的价格,用餐的时长,每一样都符合了精英阶层的品味需求,Omakase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身份的象征,餐饮界的“爱马仕”。
文字/温盐盐
配图/来源于网络
排版/温盐盐
校对/粥粥尔沅鱼蛋一键三连
吃心饭想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