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中路悄悄开了家街边小店,
老板是位香港大叔,在国外做了30年的中餐厅,总能看见他在店里端盘招待、拖地忙碌。营业一个月已经座无虚席,店里的客人几乎都认识他。
看店里港风满满以为是家茶餐厅,老板却说:
“我开的不是港式冰室,是华人餐厅!食過你哋就懂啦!”
1香港老板在海外做了30年中餐厅
“咪叫我Mr.Lam,我系Bernie”
乌鲁木齐中路的街边餐厅,港味十足,就像下楼就拐进了旺角的某个角落。即使台风天下着雨,都有人打着伞停在门口,仔细翻阅着菜单。才开一个多月生意已很是兴隆,老板就在其间忙碌,进来的客人几乎都会与他打个招呼,像是多年的老友一样熟络。
“我可是做了30多年的中餐厅呢”一叶香茗藏世界,半壶清泉煮乾坤。
90年代,伴着香港移民潮,林老板也随波逐流飞去加拿大“寻梦”。从小小的打工仔浑浑噩噩养活自己开始,却也真的寻到了梦——开中餐厅。我三十多年来的习惯,就是甚么都干。”
一开就是30多年,为的就是让所有像他一样漂泊在外的华人,能在国外吃上一口乡味。餐厅的事,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个习惯也带回到这里。“饮啖茶食个包,趁热食啦”几乎每桌客人,都会受到他的热情招待。叫他“林哥”还不想应,就想要大家亲切地喊他“Bernie”。2不一定开在海外才是华人餐厅
“唔系港式,系華人餐廳”Bernie说,华人餐厅就是“口味放大版”的港式茶餐厅,懂行的翻菜单就知。哪里不同,他道出了两点。
①菜式创新,做新港味
“唔創新,做唔長嘅”在大家都熟悉的茶餐厅的“老几样”里,又加了些创意,做的港味啊,都是别家少有的。“鸡,油炸就坏了。”Bernie的讲究深藏不露,不说都不知道他家店的鸡扒,都是生煎的。
蒜香打底,腌制数小时,再加一些黑胡椒;倒油,下去油煎。煎鸡排比炸鸡排汁水更多、皮更脆、肉更嫩。那金黄油亮,忍不住咽口水。鸡排用的是整只肥腴丰满的大鸡腿,腌料香都渗透进了肉里,吮骨都有味。切下一口皮韧肉滑,配上底下滑蛋,香到不行。
“加黑松露就是让滑蛋更香”别家滑蛋配的是虾仁、是牛肉。这边dandy的Bernie把滑蛋做“洋化”了,直接撒上黑松露来衬托蛋的香。
鼻腔里充斥着浓郁的黑松露味,滑蛋比豆腐还嫩,轻轻一戳还会“抖三抖”。蛋汁缓缓淌下,渗入下面的吐司中…
②菜式“放大”,融亚洲味
“整個亞洲都系個大家庭咩”不仅要创新,更是把东南亚菜系都融了进去。海外华人餐厅的初衷,就是让亚洲华裔们,不论来自哪里,总能吃到家乡味。“Surprise!里面其实是咖喱”
外面的面包烤得恰到好处,柔嫩又韧性。里面的不是香甜冰淇淋,而是泰式黄咖喱!
撕开来,咖喱喷涌,混着淡淡椰香,辛而不辣。绿色缸豆加彩椒,浓稠的口感正好和清新的面包麦芽味中和,一点不腻。
“马来领事馆大使都要来食咖椰”
马来领事馆大使专门跑来吃这道菜,为夹着的咖椰。咖椰是东南亚的椰子酱,在魔都正宗的太少见!透明绿果酱有一股甜而不腻的椰香,抿抿嘴还带回甘。
3才开一个月,这些就成必点
“这些啊,都好食!”短短一个月,Bernie就一直琢磨着更新菜单,为的就是百分百保证菜单上的都是大家想吃的。还有这些菜,也成了桌桌必点。
“茶餐厅也能有川味一点辣”
麻婆豆腐滑嫩弹牙,“呲溜”就滑进了喉间。凤尾虾球去壳去虾线,在红油衬托下晶莹剔透,Q劲十足。
“咖喱香到鱼肚子里了”///
干辣椒、大蒜、圣女果、菠萝…让红咖喱辣中还带着丝甜味,吃上去不冲。巴沙鱼又大又嫩,咖喱鲜都渗透进去。
“不是在等咖啡,是在享受生活”
越南的滴漏咖啡,有名在顶着越南壶,需要等咖啡慢慢滴漏。越南咖啡豆没那么苦,倒是像可可般甜蜜。
咖啡滴到浓稠炼乳上,分层也是好看。喝之前再加冰块,口感温和,回味醇香。等咖啡时候还能空出时间和朋友闲聊,太惬意了~4路边的街角小店,成了每日食堂
“又来啦,是咩餸啊?”大多数都是回头客,好多人都说本来只是逛街路过,结果像是捡到了宝。到了晚上,总是满员。
红皮沙发、绿色墙砖,墙上还挂着字帖。大家悠闲地陷进沙发,三三两两谈天,充斥着家的温馨感。“食菠蘿包咩?TakeawayOK”
坐在这里,总是隐隐约约能闻到隔壁桌的菠萝包香味,让人自己也忍不住来一个。都是手工现做,烤箱新鲜出炉。外皮泛着金光,酥得掉渣渣。
门口直接开了个“mini面包房”,热烘烘的面包香就像跨了整条小马路。经过的老阿姨都在雨中驻足买了两个菠萝包才回去。
在喧闹的市中心都能发现这样的惊喜小店,不论只是居民买个菠萝包,还是白领来吃个午饭,Bernie都能和他们热闹地聊上几句,萍水相逢也有温情。
去哪吃独家福利也给你找来咯福利①
9月1日-10月1日
入店出示本篇推文
只要9.9元
就能吃黑松露滑蛋厚多士每人仅限①份!福利②
戳
只要9.9元
抢黄袍鸡排饭一份!
数量有限,手慢无哦
*优惠券具体活动规则扫码查看
福利①和②可以同享
但不与店内其他优惠同享哦
冒大雨都要来吃的宝藏小店深扒君给你挖来啦!店名:上金雀華人餐厅
人均: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