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是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4]《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流传变化麻婆豆腐广受欢迎,流传各地,做法也有许多不同。最大的改变之一,是陈兴盛饭铺自己所调整,亦即将材料的牛肉改为猪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尝。该店后来又改回用牛肉,但以猪肉为料的作法也已广为各地厨师和食客接受。其次则是增加了豆瓣酱。麻婆豆腐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特色是用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再来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年代时,制作此菜时,油必用花生油,肉则不拘牛猪。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酱、豆豉、红椒粉、酱油、盐、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汤,滚煮后加入葱、姜、蒜,以水调太白粉勾芡,起锅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与程序已有若干变化,强调麻、辣、烫、咸。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麻婆豆腐”远渡重洋,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国际名菜。
制作方法方法一食材豆腐(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料酒(5克)、盐(3克)、味精(2克)、豌豆淀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葱(5克)。步骤1.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氽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姜切末;2.炒锅烧热,放油,放入牛肉馅炒散;待牛肉馅炒成金黄色,放入豆瓣酱同炒;放入豆豉、姜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3.下肉汤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钟;加酱油、蒜苗段、糖,用盐调味,再用湿淀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葱末即可。
方法二食材豆腐1盒、肉末(牛肉、猪肉都可)1小碗、豆瓣酱1大勺、花椒粒1小把、姜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葱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步骤1.炒锅内倒适量油加热,油烧热后倒入肉末,炒散,脱生后盛出备用;2.炒锅重新倒入油,加热后将花椒粒、蒜末、生姜末倒入爆出香味;3.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后,放入彩椒粒炒匀,然后倒入切成块的豆腐翻炒、烧约3分钟;4.将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锅内、调入味精翻炒数下,再淋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后起锅撒上葱花和花椒粉即可。[7]
方法三食材豆腐1盒、牛肉馅g、青蒜50g、豆瓣酱40g、辣椒面10g、花椒面1.5g、料酒20g、盐5g、姜末3g、水淀粉40g、高汤g。步骤食材-豆腐1.豆腐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盐氽透,不能用沸水;2.青蒜洗净,切1厘米长的短,豆瓣酱和豆豉剁碎;3.锅入油,六成热时放入牛肉馅煸干水分后,加入料酒,再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4.之后加入辣椒面,姜末,豆豉炒香,倒入高汤,下豆腐,加酱油,盐,用微火将豆腐烧透入味;5.汤略干时,放入青蒜,水淀粉,收汁,盛盘,撒花椒粉即可。
方法四食材豆腐1块、肉馅适量、辣椒面10克、花椒10克、蒜10克、香葱适量、豆瓣酱适量、食用油适量、酱油少许、水淀粉30克、鸡精1克、香油几滴。步骤1.将豆腐切成小块、蒜切末、香葱切碎、豆瓣酱剁碎备用;2.把花椒放到锅中小火煸炒至熟;3.将熟花椒放到捣蒜器中捣成碎面备用;麻婆豆腐制作步骤(13张)4.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后放入豆腐焯一分钟然后捞出备用;5.锅中加适量底油,然后放入肉馅,煸炒成熟;放入豆瓣酱和辣椒面煸炒出红油,然后再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6.加适量热水煮开;7.把豆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然后加少许酱油;8.把花椒面放入锅中;9.将水淀粉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然后加少许鸡精、香油,翻拌匀均即可出锅。
做法窍门1.豆腐切块后,用沸腾的淡盐水焯水,可以去除豆腐涩味,保持豆腐口感细嫩,且不易碎;如用开水煮过,会韧劲过大口感不好;2.豆瓣酱里的豆瓣最好能先切细,烫豆腐的沸水中撒点盐,能保持豆腐细滑爽口、不易碎;3.肉末抄前,最好用料酒、食盐腌渍20分钟;4.花椒先用锅炒香,碾碎,最后趁热撒在豆腐上,这样更能提升香热麻辣的口感;5.豆腐要嫩又不易碎,以南豆腐做麻婆豆腐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