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超出了你对每道菜的期待”
这就是我对福和慧的评价。
你可能吃过一些餐厅,它有着精妙绝伦的摆盘,但味道似乎没那么的亲民;你可能也吃过一些餐厅,味道叫人欣喜,但却无法用照片吸引朋友们的目光;而福和慧,却能两手抓,既有符合餐厅格调的视觉呈现,又有高低起伏的味蕾体验。
嗯,这是一家素食餐厅
3款不同价位的套餐,极简的菜式描述,无法猜测出菜式的味道又或者是呈现方式,仅能以自己对食材的偏好进行挑选。元的套餐和元的茶配是这次的选择。
先以一杯陈皮玄米白茶,平缓心境,开始品尝3款餐前小菜。
摆盘方式有着北欧感觉,中间摆放在鸟巢中的海苔绿小球,一眼看去,有点像在Geranium的最后一道橄榄巧克力甜品。
而实则,它是上面撒了海苔粉的梅干菜麻糬。与其说它是麻糬,我觉得口感更像麻球而不是我们认知中面包店的麻糬。带点甜味的外皮入口微脆继而软糯,配上惹味的梅干菜,是熟悉的好吃。
最左看着像西式的咸味小挞,实则外面是以腐皮包裹,内里填入冬笋木耳,上面再撒上现磨意大利黑松露的小点心,味道很是喜欢。
最右是黄节瓜和绿节瓜下搭配自制番茄酱和黄甜椒酱。
三品
以逆时针的顺序品味。宝葫芦素鸡是以豆腐衣制成,味道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台中吃的豆干,冰冻的触感带着甘香。
紧接着是素食版的“糖醋小排”。以杏鲍菇和白灵菇而不是常见的素肉,包裹着莲藕条,口感的对比与我之前家里常去餐厅中的一道改良版的咕噜肉(以瘦猪肉包裹马蹄制成)极为相近。
最后是一道豆百叶包裹马兰头和菌菇,以麻油调味,但麻油香不及韩国吃到过的来的出色。以清淡结束,以此承接下面菜肴。
好戏从这里才开始
扣三丝(酸、辣)
摆盘漂亮,意境十足,若仅以高汤搭配刀工了得的素菜丝,那还是有点无趣。
喝下一口这看似清淡的汤头,嘴里竟是酸辣火爆。细问下,原来是老板借泰式风味,使用白萝卜白胡椒以及泰国进口的灯笼椒熬煮汤底。
茭白莴笋爽口,菠菜滑嫩,配着杏鲍菇肥厚的肉感,以至于同来不爱蔬菜的朋友,对它赞不绝口。
第二道茶莲花红枣姜茶
随着红枣姜茶缓缓注入碗中,是莲花慢慢绽放的样子,很美。服务员阿姨就像个可爱的长辈一样唠叨到,“这红枣姜茶去湿热,对脾胃好”
芋蓉角(酸、甜)
灵感或许是来自广东的蜂巢芋角,但重新演绎的它,完全不是印象中那芋头的饱腹厚重。
轻盈酥脆的外衣里面,是以酸调味的菌菇茭白和清脆马蹄粒;绵密的广西芋头下面垫以地瓜叶,浇以轻甜的南瓜汤。味道和口感的层次都一一表现,非常出色。
豆腐(鲜、甜)
这是大豆的多重形式呈现。腐乳、酱油、豆浆、豆皮,全部店家自制。
小器皿装着的豆浆与豆皮,第一眼看总觉得像蒸蛋或者豆腐花的质感,直至勺子搅动,才发现还真的是豆浆。豆浆浓郁鲜美,却无一丝一毫的豆腥,搭配着柔软的豆皮,是美味的无法以言语描述。
若觉豆浆豆皮稍显单调,可佐以酱油和腐乳。说来,酱油的香气,在上桌的时候就已经在向我招手。直接空口试了酱油和腐乳,酱油鲜甜,质感粘稠,感觉在调制的时候肯定有加入某种提鲜(umami)的元素,如果通俗易懂来解释,可能就有那么丁点酱油膏的感觉;腐乳是多种腐乳结合制成,不像平日吃到的腐乳那般重咸,细滑豆香带着酒香,回味带甜。
把酱油、腐乳加入到豆浆豆皮中,并不是在其中加入咸味,而是在增鲜、增甜。这道菜我认为是极致的美味。
牛肝菌
虽然没有明说,但细心的食客应该能感知到,这道菜其实是和食客来了一个小小的互动。摆盘的90%已经准备就绪,现在需要食客把橄榄油煎香,把以果木熏过的牛肝菌拿出来,最后摆到碟子上,完成最终的呈现,也就是,可以拍照了!
伴碟的是话梅果醋腌制的洋葱,以及加入了白芝麻酱调制过的酱汁,味道有点芝士的感觉呢。
四季豆
杂粮煎饼干豆角芽菜
用越南芽庄的陈香木来复原烟熏味道的正山小种红茶
这里补充一下,其实古时候的正山小种,在制作的工艺上会以马尾松进行烟熏,因此传统的正山小种应带有烟熏的风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工艺的发展,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那强烈的烟熏风味,因此大家现在喝到的正山小种基本是不带烟味的。难得餐厅有心复原带烟味的正山小种,甚是惊喜。
阿姨特别交代,吃完之后可以看看盆子底部
银耳
对于银耳的口感和味道,我更多的停留在泡发银耳以及糖水上。而这道以荠菜羹为底,使用加入蛋清调制的新鲜银耳,那Q滑的犹如在吃粉的口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竟可充当主食的银耳。
黑松露
对于一个没那么爱松露的我,也是能喜欢上这道,不霸气很温柔的松露小笼包。
烤茶,广西红色桂花
在煨热的茶壶中放入茶叶,烤制过的茶叶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冲入开水后,随即茶香四溢
外加了两道offmenu的菜式,一道是由员工餐突围而出的广受好评的麻婆豆腐,一道是荠菜小笼包。
以菌类代替菜式中的荤食制作的麻婆豆腐,确实有它迷人之处,例如其中的菌香以及菌类的加入带来了丰富的口感。但可惜是上菜的时候,菜肴没有滚烫,复合调味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因此就这次体验来说,我个人没法说我很喜欢。
芝麻
甜品是黑芝麻雪糕,奶冻配黑芝麻蛋白霜,呈现方式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很日式。味道不如下面petitfours的手工沙琪玛和豌豆黄来的出色。
非常好吃,不要错过
除了有观赏性又可口的菜品,相配套的诸如餐具的选用,细节如碗碟的预热,店家都有一一留意。
后来也了解到,一般是越早预订,则会有较大的几率获得包厢座位,我比较感慨的是,即便后来因特殊情况,预订人数由4个人减少至2个人,餐厅仍然保留了一间宽敞包厢给我,毕竟它完全可以把我们重新安排到大厅用餐我们也不一定会知道。
虽然等了4年才吃到福和慧,但或许现在才是对的我,遇上对的它。
最后用当时的随手拍做了个视频,可能可以更直观的感受一下
joney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