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外卖你还敢吃吗

一、麻辣烫你还敢吃吗?

麻辣烫是餐饮行业里利润浮动最大的品类。

鱼豆腐采购成本,最便宜的6元/斤,贵的能达到30多元/斤,但吃起来口感几乎没区别。

千页豆腐便宜的7元/克,贵的20多元克;腐竹便宜的8元/斤,贵的18元/斤。千页豆腐的价格则与大豆储存时间有关,大豆的存储时间越长,品质和价格都明显下降,用来做千页豆腐在合适不过。

令人惊讶的是,便宜的培根不到7元/斤,腊肉才15元/斤。然而,制作7两腊肉都需要用到一斤猪肉,为什么培根和腊肉的价格还能比猪肉更便宜?如果你考察一圈市场上批发的培根卷和腊肉,会发现这些肉制品中都含有一定分量的鸭肉。

不仅如此,就连羊肉卷中也可能包含一定量的鸭肉。

鸭子生长期40天,饲养成本仅25元,鸭子出栏后,鸭翅、鸭脖、鸭肠、鸭胗、鸭肝、鸭血、鸭掌等立刻被卤货厂收购,剩下一只鸭的成本,才8元多。

然而,鸭肉口味腥,很多顾客不爱直接食用。

于是肉制品加工厂就会将鸭肉与羊肉按7:3的比例,缠在一起冻好、切成薄片。鸭肉纤维粗,烤后、涮后,与羊肉口感近似。

类似的操作还有牛肉,一般也会按7:3的比例掺入猪肉或鸡肉,加入香料,同样很难吃出来。

此外,千页豆腐、鱼丸、鱼豆腐大多都在成分里标注鱼糜,但鱼糜并不一定是鱼,鸡肉、鸭肉粉碎后,也可以叫鱼糜。

一份菜,外卖平台里年什么价,到年基本还是那个价。如果外卖%是真材实料,利润率很难达到3%。但如今,实体店利润仅15%,外卖承担送餐成本、回头率甚低,但利润却能高达25%甚至接近30%。

这样的外卖你还敢吃吗?

二、食品添加剂你中招了没有?

绝大多数骨汤是用佐料配出来的,真用骨头熬汤,成本负担不起。

辣椒也有辣椒精。每公斤50多元,辣度相当于公斤左右的干辣椒,后者则需0元。

调料还有火锅红、飘香剂、一滴香等。虽然是合法添加剂,但过量食用会引起高血压和心脏负担。

还有炒菜油,本应7素3荤,以健康为名,如今全用素油,却是最低档的棕榈油、椰子油,它们早被美国健康协会列入对心脏有高风险食用油的名单。

几乎所有外卖都用食糖提鲜,一般不标注。这被称为“潜糖”,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三、烧烤你还敢吃吗?

干烧烤的‘规矩’就是掺鸭肉、猪肉、鸡肉等,鸭肉用的尤其多,因为成本只有羊肉的1/6,拌上羊油,调料腌一晚,没人尝得出来。

一位业内人士在一家美食城开摊,他统计过,美食城里有10多家烧烤店,只有1-2家用了真羊肉。

原油羊腰子,很少是真的,把羊尾油贴在腰子上算讲良心的,比较黑的是“油包肝子”。将羊肝切碎,包在肠衣中,加调料腌,烤后几乎分辨不出来。

烤羊肉也有学问,遇热会缩水,肉太少烤出来不好看,将小竹签变成粗竹签,增加烤前腌制时间,让肉充分吸水再加淀粉,外面烤熟了,里面还半生不熟,体积就会显得大一些。

然而,腌制时间长,加淀粉,会影响口味,商家会用肉宝王找补。它有肉香味,大多数卤肉都加肉宝王,每10斤原料只用几克即可,肉宝王1公斤才20元,贵的也才60—70元。

判断肉串里有没有肉宝王很容易,口感特别鲜,吃完有回顶的感觉,那肯定加了肉宝王。

四,你吃的盒饭大部分是菜肴包,含亚硝酸盐

外卖平台上还存在一个现象,即大多数麻辣烫、烧烤、盖浇饭之类的小吃和套餐,但炒菜类较少,就算有,也大多是韭菜炒鸡蛋、干锅千页豆腐、干锅菜花、麻婆豆腐、红烧肉、鱼香肉丝之类的菜品。

为什么不开发新品呢?因为,大家都在用菜肴包。

菜肴包是从日本舶来的概念,就是将菜提前炒好,再用速冻的方式封存,需要时微波炉一打,就成一盘炒菜。

菜肴包曾一度在台湾流行,年进入内地,目前餐饮业中,70%的炒菜来自菜肴包。菜肴包的优点也很明显,不用自己做,餐馆开张后自有人登门推销,一份成本最低的菜肴包,才4元钱。加热后卖给你20元。毛利润率超过%。

许多餐馆的操作间才10几平米,却能快速做出几十份炒菜。

用菜肴包所制作的外卖大多是好几十天钱的“剩菜”,不仅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可能含有各种病菌。

传统冷冻保存方法,只能抑制菜肴包内细菌生长,无法杀菌,而在冷冻室放得时间越长,越危险。

行内人都知道,按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一份炒菜,价格30—40元才合理,可大家却都装着相信,20元也能做出正品。

来源:显微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nshuijk.com/afhzz/181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