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饮食界最著名的例子当数“东坡肘子”、“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都是川菜。后来杭州又出了个“东坡肉”,名声更响亮。看来苏东坡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善豪放派词,更擅长豪放菜,也算是咱吃货界的扛把子!粤菜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历史名菜美点,试摘两枝与大家分享。
一、太爷鸡
广州有所谓“无鸡不成宴”之说,普通家餐也“无鸡不欢”,哪怕禽流感闹得再凶,鸡是不可不食的!出晒名的就有清平鸡、太爷鸡、湛江鸡和白斩鸡,这里并非讲鸡种,而是报菜名。太爷鸡可是头把交椅!
太爷鸡是一道驰名粤港的传统名菜,又名“茶香鸡”,色泽枣红,光滑油润,皮香肉嫩,吃后口有余香,令人回味。
“太爷鸡”创始人周桂生原系江苏人,清末曾任广东新会县知县。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他也就丢了官。后来他举家迁到广州百灵路定居,因生活窘迫,便在街边设档,以卖熏烤鸡为业,周生记“太爷鸡”由此而生。他凭当官时吃遍吴粤名肴之经验,巧妙兼取江苏的熏法和广东的卤法之长,制成既有江苏特色又有广东风味的茶香鸡。后来人们知道制鸡者原是一位县太爷,因而称之为“太爷鸡”。
此品出名后,附近的六国饭店以重金为酬,买得其制售权。从此“太爷鸡”便转为六国饭店所有。后来六国饭店倒闭,制此品的厨师受聘于大三元酒家,于是“太爷鸡”又成为大三元酒家的招牌名菜,并在岭南地区广泛流传。
招牌”太爷鸡”栗色的皮、雪白的肉、淡淡的烟熏味混合鸡肉的鲜香,价钱那么贵,还很多人帮衬。此菜亦名“茶香鸡”,顾名思义有茶的香味,茗味芬芳,熏而不焦、香入骨髓、嚼有余甘。可惜文革期间断供,直至年,周桂山的曾外孙高德良再继祖业,开设“周生记”食摊,“太爷鸡”这一传统名菜才重出江湖。
二、太史蛇羹
太史蛇羹又叫江太史五蛇羹,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广东经典名菜。它以五蛇为主要材料,包括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王锦蛇,或眼镜王蛇,五蛇备全后再加入鸡、鲍鱼、木耳、香菇等煮成汤羹。等上桌准备开吃的时候再加入少许菊花丝和柠檬丝,此汤味道鲜美绝伦、浓郁芳香,吃过的人都大声称妙,确是一道做法和吃法都极其讲究的美食。
比起这道绝世美食,它的发明者江太史——江孔殷的故事更加让人感叹不已。江孔殷,同治四年(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塱边乡,家中巨富,父亲有江百万之称。江孔殷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是清末时期的最后一批进士,进过翰林院见过万岁爷,年还参加过公车上书。当时的广东人喜欢把入翰林的人称为“太史”,所以江孔殷就被人尊称为“江太史”。
年,岭南盗匪成风,江太史上奏朝廷,愿返乡剿匪。最后朝廷恩准,他便回到广东,联合乡绅合力成功剿匪,这让他在岭南一带非常有威望。江太史慷慨不羁,喜欢结交各路人物,当时孙中山、蒋介石、李福林、陈景华、廖仲恺等人都是他家的座上宾。辛亥革命后,江太史退出政坛改为从商,并开始在家设宴招待客人。这道太史蛇羹就是他用来款待贵宾的佳肴之一。
其实太史家宴还有许多出色的名菜,这不但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家馔,它还推动了粤菜的发展。粤菜在民国初年达到鼎盛期,在当时广东最负盛名的有两个代表菜系:谭家菜和太史菜。谭家菜由广东南海县人谭宗浚(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创制。谭入京师翰林院为官,后融合各菜系成为顶级官府菜。而太史菜恪守粤菜特点并发扬光大,成为羊城食坛第一家。江太史也被人誉为“岭南第一美食家”,是“食在广州”的标志性人物。
在日军侵华期间,广州沦陷后,江太史一身傲骨,拒绝出任伪广东维持会长,携同一家大小移居香港避难。光复后他又返居广州,但已家财散尽,只得以卖字为生。最让他痛心的是爱子十三郎已经是疯疯癫癫的状态。年,86岁的江太史不幸在广州六榕寺失足造成瘫痪,家人很快医院治疗。当年正值广东土改之时,南海农民追索“逃亡地主”,医院强行用箩筐抬江太史返乡批斗。回到家后的江太史不堪受辱,绝食41天后去世了。真让人嘘唏不已!
如今江家后人大多已漂泊在海外,虽然粤港两地有不少的食馆都打着太史蛇羹的名号,但正宗的太史蛇羹做法可能已失传,成为了广大吃货津津乐道的一道传奇美食。
现在要想吃到比较正宗的“江太史五蛇羹”,恐怕得到香港去了。看似一小碗普通的滋补蛇羹,背后却有着极其繁琐复杂的工序。首先将来自岭南的五种蛇剥皮后放入锅中煮九成熟,然后捞出进行蛇肉和蛇骨的分离,看似简单的环节真正操作起来真的很难,要用特制的工具像划鳝一样将蛇的骨肉分离,如果没点功夫,不仅动作慢,还会破坏蛇肉和蛇骨。蛇肉拆丝是一难,巧袪异味是二难,破除疑惑是三难。
每一道美味佳肴的背后都会有一段秘不告人的极其复杂的工序,五蛇羹正是如此!哪怕是看似寻常的姜丝,要将生姜剥皮切成丝后放入盐水中煮开再冲泡两天两夜的时间,因为这样做的姜丝既能去除姜丝中原本的辛辣味,又能保住姜丝中驱寒温补的效果。然后加入另一些配料如木耳、蘑菇以及鲍鱼丝等,一起放到之前的高汤中大火熬制十多分钟,最后用特殊手法勾芡,这样才算完成一道神秘的太史五蛇羹!
以上两个美食传奇都是真人真事,而非一般道听途说的民间故事,“太爷鸡”至今尚在广州文明路经营。
虽然现在不提倡吃野味了,但“太史蛇羮”这种精工绝伦的美食文化精髓一定还会代代传承下去!
你的家乡或许也有一些外人所不知的经典美食,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