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喝了一瓶大窑嘉宾……
忽然间,想起了曾经在内蒙古读书的四年时光,想念那里的兄弟,也想念起那里的美食!
大窑汽水
刚到内蒙古时,第一次远离家乡的我,还不是一个吃货,反而是一个固执于家乡味的“挑食鬼”。
挑食的结果,就是我整个新生军训时期都在吃方便面,每天靠喝牛奶补充营养。回想起内蒙古的牛奶品质确实很好,口感丝滑……
就这样,我1个月就瘦了20多斤,军训结束,我就跑到街上计划找一家“朝鲜族风味”饭店,打打牙祭,以解乡愁。
那时候哪有什么手机地图,只能顺着呼和浩特的哲里木路压马路,在将军衙署附近看见一个“韩味宫”,虽然知道这与延边风味不同,但也一头撞了进去!
当石锅拌饭与明太鱼汤端上来,一股失望之气扑面而来。拌饭里的菜码全是用油炒的,太腻。明太鱼汤火候不够,清汤寡水,带着腥气。
出于不浪费,我还是吃了下去……
出门之后,我就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离开家乡了就别惦记家乡味,出门了就得大嘴吃四方!
想开心地念完大学,我必须要入乡随俗,习惯这里的饮食。
从那时候起,我放下了固执的口味,打开了思维,放宽了眼界,开始向一枚吃货的蜕变……
第一个让我欲罢不能的内蒙古美食就是“手把羊肉”!
内蒙古的手把羊肉,白水煮制,无需调味料,做法颇似我们朝鲜族清水炖肉,让我十分容易接受。
手把羊肉
内蒙古的羊肉品质极高,我吃手把羊肉,只蘸盐而吃,绝不佐以其他调料,只为了不伤其羊肉醇香。
手把羊肉,我一个人可以吃两斤,如果再有一盘沙葱土豆泥,那就更美了……
沙葱土豆泥
内蒙古的土豆是一绝,绵沙甘甜,配上清新的草原沙葱,我只能献上膝盖!
吃肉饱了,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蒙古族的奶茶……
蒙古族奶茶
不同于街边甜丝丝的奶茶,蒙古族奶茶是咸口儿,第一次喝一准不习惯,可吃完手把羊肉,再来上一碗蒙古族奶茶就十分对路,咸香、奶香、茶香,喝起来解腻舒畅……
内蒙古的美食不仅仅有蒙古族风味,汉族美食也是十分地道。
这里让我最为怀念的就是“巴盟焖面”!
大锅焖面,真香!
巴盟焖面是内蒙古地区焖面中的翘楚,这焖面吃起来是真香,直击我这样碳水控的内心,肚子里闹馋虫的时候,来一锅巴盟焖面,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北京工作,年我在内蒙古的兄弟结婚,我屁颠颠就买了车票。
下了火车,兄弟拥抱之后要给我接风,我就说一句:“接个P!来一锅焖面…就馋这个!”
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还有一个美食是不得不讲,那就是“赤峰对夹”。
赤峰对夹
在呼和浩特念书时,身边有很多来自赤峰的同学,我们宿舍老大就是赤峰人。
那时候大小伙子都能吃,胃口就像黑洞一般,食堂里吃完饭,走回宿舍就饿了,楼下还得买两个焙子回去找补一下。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楼门被宿管一锁,电闸一拉,宿舍里兄弟肚子又在咕噜噜的叫唤。
甚至有人开始接自来水来冷水泡方便面……
这时候对面的老大又开始念叨家乡的对夹,饼皮是多么酥脆,肉是多么的香……
赤峰对夹,饼皮分层酥脆
兄弟们总会以大学周边吃过对夹的实例来反击,纷纷不以为然。
老大往往就会恼羞成怒,大呼:“那些太不正宗,以后我带你们去赤峰吃……”
不想老大一语成谶,大四那年毕业实习,我们专业被安排到赤峰制药厂实习。
年初春,赤峰下了一场大雪……
哥几个顶风冒雪,来到了北大寺附近的一家“对夹馆”,老大拍着胸脯保证正宗。
老大的胸脯正不正经,我不知道,但是这对夹真TM正经了……
一口对夹,当场就被惊艳到了,饼皮酥脆,层层分明,熏肉酥烂,不干不柴,真香!迄今为止,在饼子夹肉领域,个人认为能够与对夹比肩的就是保定驴火。
还有一个内蒙古的农家美食,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那就是内蒙古的炒土豆丸子!
内蒙古炒土豆丸子
大学时有一位关系熟稔的同学,他来自内蒙古中部地区,一年十一他邀请我去他家住几天,我欣然同意。
到了他家,才知道他家的经济确实不宽裕,他父母却给予了我极大的热情与关爱。
阿姨为我做的一顿“炒土豆丸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土豆丸子,并不是常规认知的丸子,反而更像是土豆条条。后来工作后走南闯北,到了陕西吃过洋芋擦擦,才知道这就是当年吃过的土豆丸子。
在同学家里,还吃到了内蒙古本地的莜面美食:莜面窝窝,也让我领略到本土风味。
莜面窝窝
莜面窝窝,应该是最为打动我内心的面食!
吃莜面窝窝是一件美事,口感筋道爽滑,蘸着土豆羊肉汤十分美味,如果是夏天,蘸着清爽的素汤,更是胃口大开。
到内蒙古,一定要去草原牧区!
草原之路
去草原的契机却缘于一场邂逅。有一年学校组织生产实习,我们专业到醋厂实习,在生产线上认识了一位蒙古族大哥,大哥在知道我是朝鲜族后,让我唱一首朝鲜族民谣。
大哥看我羞赧,先来了一首蒙古族民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我在大哥的期许之下来了一首《阿里郎》,大哥听完高兴了又唱了一首《鸿雁》……
没想到歌没唱完,车间主任来了,大哥被罚了一百五十块钱!
大哥惆怅了,午饭后在厂门外抽烟,我挺不好意思得给大哥塞了两包烟,大哥却百般推却……
交谈中大哥说起他还有一个弟弟也在我们大学读书,竟然和我住在一个宿舍楼!
后来我和他的弟弟成为了好友,那年暑假,二人要求我去牧区玩几天,我提前返校后就跑到了锡盟草原。
草原风光
到了草原,我才知道蒙古族人并不是顿顿吃羊肉……
他们在夏天的时候,十分珍爱养育的牛羊,他们吃的更多是奶制品。
在这一次草原之行中,我最难以降服的就是奶豆腐……
奶豆腐
奶豆腐的风味,我实在GET不到,很本源的奶味与发酵的气息,让我很难接受。
但蒙古族的奶皮子和牛肉干,却让我爱不释手,停不下嘴儿……
奶皮子
奶皮子真心好吃,空嘴而食已是美味。放在奶茶里,再加上炒米,更是一绝……
而内蒙古的牛肉干,更是让我欲罢不能!
牛肉干
内蒙古的牛肉干应该是世界上最可口的“磨牙棒”!
吃牛肉干,一定要吃全干的!只有全干的牛肉干,才蕴含着最浓郁的牛肉香……
吃牛肉干特扛饿,我当年工作忙,吃饭没准点儿,包里必备牛肉干,比“士力架”更有疗效!
在呼和浩特,我当时最常吃的就是烧麦,还必须是羊肉大葱的烧麦!
羊肉大葱烧麦
呼市的烧麦,不论斤,不论份儿,论两……
而且这个“两”不是指烧麦的重量,而是指烧麦面皮的重量!
大肚汉,能吃6两,我一般就是4两烧麦,再加一碗羊杂汤……
前几天,我以一个东北人的角度,中肯地评价了“吃在广东”的美食记忆。
今天我又来了一波“吃在内蒙”的回忆杀……
还是那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之大,中国之美,如汇聚百川之壮阔大海。
我个人的美食体验,如沧海之一粟,不做定论,仅为分享……
你在内蒙古有哪些难忘的美食吗?
评论区里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