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川东北特色酸菜豆腐,一碗敬自己的大胃

算上读书生涯,在都江堰前前后后呆了七年。都江堰人爱吃豆花和血旺。一碗鲜嫩的豆花加一碟蘸料,一碗热辣滚烫的血旺,分别五块钱一碗,再来一碗米饭,11块钱完美解决问题,味蕾和大胃皆不辜负,顺便流下几颗汗水略表尊重。

我始终相信,味蕾是刻着记忆的触角,同时也很固执。和肠胃的海纳百川不一样,味蕾这东西,不但深情还长情。相比起都江堰甘甜鲜嫩的豆花,我更怀念通江的酸水老豆腐。那种独特的酸味,掩盖了大豆的腥气,紧实敦厚,煎炸炖煮,型不散,味不散。在都江堰犯了馋劲的时候,尝试做过多次,但在制作酸水那一环,就基本宣告全剧终了。焯水后的青菜还没发酵成酸水,就已经坏掉了。

去年再次回到通江,发现菜市场真正做酸水豆腐的已经没几家了,因为石膏和胆水做出来的豆腐更加白净,老嫩很容易控制,而且相比于酸水制作,产量更高。在很多年前的通江县城,提起至洪沙,通江人民会意味深长的露出一点迷之微笑,这其中隐约的优越感不言而喻。就好比上海人和非上海人,苏北和苏南,皖北和皖南,疆北和疆南一样。但是,在菜市场豆腐摊前,不管来自通江的哪个地方的人,总能一笑泯恩仇,体现出空前的统一。

至洪沙的酸菜豆腐带着强劲的攻势滴水穿石般的攻陷了通江人民的味蕾。酸菜豆花、酸菜豆腐、酸菜豆腐干、酸水红豆腐、甚至是一锅滤走了蛋白质的酸菜酵水。

要说科普酸菜豆腐的制作,我也只能说你必须得有酸菜酸水,没有这个,其余都是白搭。之于酸菜酸水,那又是一个庞大的饮食文化话题了。

言而总之,有了酸水,制作方式和石膏豆腐制作方式大同小异。论说酸菜豆腐的口感,不习惯的外地人肯定会嗤之以鼻:这个干枯的东西,还隐约有点怪味,有什么吃头!但是真正好这一口的人,只要路过豆腐稍稍一嗅,立马就会产生切上一块的冲动。

酸菜豆腐做法很多,但做出来的一般是老豆腐,所以不太适合做麻婆豆腐。酸菜豆腐最通常的做法是煎,煎到两面微黄,加素菜混合炒,随便翻炒也不会散。

不过最让人怀念的还是杀年猪,沾了大荤的豆腐。锅底垫上萝卜白菜豆腐等平常的素菜,上面盖上泡椒肉丝回锅肉等,满满的一锅坐放在装满炭火的小炉灶里,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此刻间,没有什么寒冷是不能化解的,也没有什么冬天是不可逾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ianshuijk.com/afhzp/35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24